高企行业动态
安庆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8家,是2012年的9.57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2.03亿元,比2012年净增27.08亿元;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807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273.32亿元......9月6日,“安庆这十年”创新宜城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市科技局介绍这十年安庆科技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体推进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创新指标形成了增速靠前、位次前移的“大加速”态势。
十年间,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攻关、创新平台加速建设。2021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8家,是2012年的9.57倍。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20家,上市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居全省第4位。279个项目纳入市科技计划项目库,其中汽车、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项目超过50项。今年以来,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项,争取经费1110万元。同时,我市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凝炼“工业扫码设备”“功能性光刻胶”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截至2021年,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298个。建立内设研发平台的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43.4%,比2012年提高35.7个百分点。新组建创新联合体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科技企业孵化机构29家。
十年间,研发投入加速增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产学研合作加速开展。2021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2.03亿元,比2012年净增27.08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855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8件,比2012年净增10.51件。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807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273.32亿元;52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安徽华茂“多重集聚纺纺纱技术及其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高校院所和企业主体搭建产学研合作精准化平台,开展稳定合作和集约对接,与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未来,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进百强、上台阶”的目标要求,“内搭平台、外联老乡”,一体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合作、创新生态营造、体制机制改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体推进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创新指标形成了增速靠前、位次前移的“大加速”态势。
安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辅导申报免费咨询:15855199550(手机/微信)
十年间,科技政策加速完善、科技金融加速发力、高层次人才加速引进、技术市场加速链接。自2013年以来,我市连续7年出台《安庆市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累计兑现奖补金额超过7.4亿元。实施“科技贷”政策,贷款金额合计8150万元。1.5亿元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安庆子基金一期实质运行,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项目5个,累计投资金额1.01亿元。全市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78个,13家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成功获批。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签订框架协议,依托贤集网等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一批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十年间,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攻关、创新平台加速建设。2021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8家,是2012年的9.57倍。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20家,上市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居全省第4位。279个项目纳入市科技计划项目库,其中汽车、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项目超过50项。今年以来,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项,争取经费1110万元。同时,我市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凝炼“工业扫码设备”“功能性光刻胶”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截至2021年,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298个。建立内设研发平台的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43.4%,比2012年提高35.7个百分点。新组建创新联合体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科技企业孵化机构29家。
十年间,研发投入加速增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产学研合作加速开展。2021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2.03亿元,比2012年净增27.08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855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8件,比2012年净增10.51件。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807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273.32亿元;52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安徽华茂“多重集聚纺纺纱技术及其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高校院所和企业主体搭建产学研合作精准化平台,开展稳定合作和集约对接,与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未来,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进百强、上台阶”的目标要求,“内搭平台、外联老乡”,一体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合作、创新生态营造、体制机制改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上一个:马鞍山市坚持“四个一批”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 下一个:池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