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新企业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前年视察安徽时指出,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两年来,安徽不仅在原始创新上不断取得成果,更让创新成果服务社会,提升生产效率和百姓生活质量。而我省也通过科技金融等方式,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土壤。
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
这两年,安徽努力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其中,打造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是国家赋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使命。记者了解到,目前,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建设,正朝着“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的目标迈进。
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目前量子信息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据了解,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成功通过技术验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三大目标。另外,量子创新院已经实质性开工建设,人才公寓、专家接待中心、文体中心等配套单体的建筑方案已基本编制完成,设计方案正在优化调整。目前,国家实验室方案也在争取早日获批。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也选址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记者了解到,目前,合肥市正在组建市级建设公司承担基础园区建设任务,并同步编写项目建议书。此外,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合肥分中心基础环境建设也已启动。
更多企业掌握领先技术
在开展原始创新的同时,我省也在努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语音、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医疗、高性能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位于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的大恒能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研发与制造、光伏电站建设与运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去年开始,大恒能源的20多名研发人员一起努力,解决了光伏行业的一个科技难题。
据了解,近年来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而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光伏电站的运维和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运维方式不够精细和智能,往往要浪费很多时间在排查上。大恒能源研发工程师李云卓告诉记者,光伏电板是由一块块组件组成的,传统上一般都是对整个电板进行监控,了解其电压、电流、温度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很难立刻知道是哪一个组件出了问题,而排查需要时间。”
而今年初,大恒能源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了智能光伏组件和智能云平台,从而实现对每一块组件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哪个组件温度升高等异常情况,就能立刻解决,从而让光伏产品更加安全和高效。”据介绍,这项创新成果目前已经在四个地方进行试点,今年将进行量产。
类似这样的应用型创新还有很多。同样位于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的天威保变,是一家生产高等级变压器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今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成功自主研发适用于海上环境的风力发电变压器,并进军国内外市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经拥有变压器核心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
智慧社区方便居民办事
安徽的创新还体现在民生服务中,用高科技和创新,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办事更加方便。
本月,合肥天乐社区利用智慧社区的事件上报平台的功能,开展征兵海报张贴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天乐社区现在通过“一站通”平台进行证件办理和证明开具,也极大地减少了居民等待的时间。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在社区办证很快,“真的只进一次门、只找一个人了。”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天乐社区还开发了APP,并拓展了功能,新开放了图书预借功能,让喜欢看书的居民在家里点点手机,就能实现图书预约借阅。
作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合肥市已经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目前,合肥市已全面启动“智慧社区”建设,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服务”“智慧养老”等项目。
天乐社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合肥市首批智慧社区建设的试点单位,社区已经完成为民办事“一站通”平台、社会治理“一网清”平台和智慧社区APP的建设,并开始探索智慧物业管理、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生活、智慧养老等,“让居民在社区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
科技金融为创新护航
如今的江淮大地,科技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但是,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何让创新之火成燎原之势,我省开展了科技金融服务,为创新提供丰沃的土壤。
日前,合肥高新区举办了一场金融资本与中小微企业专场对接会,吸引200余家中小微企业到场。作为全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合肥高新区是全省科技企业集聚之地,因此,高新区也一直致力于举行融资对接活动,汇集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多方力量,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科技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合肥高新区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已构筑起全周期、多层次的科技融资服务体系。该区设计了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政府增信类财政金融产品,如“青创资金”“创新贷”“政保贷”等,2017年扶持企业700余家,发放贷款17亿元。同时,合肥高新区发起设立投资基金、专项资金25只,总规模515.46元亿元,投资企业218家,投资金额约75.45亿元,直接支持企业成长。另外,该区还打造“中安创谷”基金生态圈,吸引近百家风投、创投机构,全区共聚集股权投资基金 150余只,资金规模突破1600亿元,纳入统计的近百只股权投资基金2017年投资项目109个,投资金额119亿元。
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两年来,江淮大地上创新蔚然成风,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新皖军”。不久前正式入驻合肥青网科技园的安徽惠民集团负责人谢龙告诉记者,来到国家级互联网产业园后,企业也将继续发扬“双创”精神,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科技,为社会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商机对接、人才流动、资金融通和项目转移。
按照《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我省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构建更多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到2020年,全省将创建众创空间300家,孵化器160家,在孵企业5000家,吸纳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
同时,到2020年,我省R&D投入占GDP比例将力争达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研发机构比例达40%;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达5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力争达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5万件,PCT专利申请量达30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60亿元;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1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届时,我省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将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将成为转型发展根本驱动力量,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将更加健全。我省将率先在全国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型省份,支撑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推进安徽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迈进。
- 上一个:安徽企业技术中心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 下一个:企业技术中心 “皖字号”进全国一流